海天佛国妙丹青,碧水蓝天抒胸臆
试评毛文佐的油画艺术
三十多年前,著名台湾作家三毛访问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谈起故乡之行,她十分激动地对我讲:“我自幼酷爱艺术,曾梦寐以求地想考到你们国立艺专学画,可惜未能如愿。这次回老家,不仅见到了乡贤、著名国画人物画家顾生岳,还在展览会上见到了青年油画家的作品,有位姓毛的画家作品就很出色。”我问她:“是不是毛文佐?”她说:“是的。”自此,毛文佐的名字在我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舟山有个油画家毛文佐,专门擅长画海的题材。”这是当年我在担任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时就得知的信息。其后也有人专门向我介绍过毛文佐,誉他为浙江画海第一人。由此,我便注意起了这位画家,更关注他的作品。毛文佐担任过舟山的美术家协会主席,我们又由于工作关系相识并成为朋友。随着时间的推移,毛文佐的作品越来越多地进入了我的视野,在不同的展览、场合和画册中看到了他以海为主题、以海为题材、以海为表象的作品。让我印象深刻的倒不仅仅是他的画,而是那种透过画面所散发出来的让人感到温暖的亲切和沁人心脾的温馨。因为毛文佐的作品总是洋溢着人文的情怀,总有强烈的叙述表达。这种情怀和表达如果用四个字来归纳的话,就是:真情实意。换句话说,毛文佐的作品不是简单的描绘,更不是对客观物体浮光掠影般的幕映。他的画有内涵,有感情,有深度,因而耐看,有回味,引人入胜,使人情不自禁地想透过画面去窥探什么。美学上把这种引起联想或共鸣的反馈定义为“视觉共鸣”。在画理中,这种“视觉共鸣”现象及其效果是画家们孜孜以求的审美追求,是一种高超的理想境界。
常言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是有道理的。生活和环境一定会对一个人的人生产生影响,这是被历史证明了的,毛文佐的艺术人生和他的绘画就是佐证。他从艺近半个世纪,绘画作品无数,但绘画主题仿佛是永恒的——大海。而大海正是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家乡的海水滋润了他,家乡的空气清润了他,家乡的阳光照耀着他。美国的怀斯一生住在家乡,画了一辈子家乡的景致和身边的人物,“我的作品与我的生活的土壤深深地结合在一起。”毛文佐几十年钟情于家乡的大海,大海仿佛是他的哲学命题,令他魂牵梦绕,挥之不去。他不是自然性地描摹,而是响应心灵的呼唤,力图通过海来表达心灵深处的记忆和情感,用提炼概括的手法,描绘家乡的海潮、波浪、礁石,讴歌人与自然的交融,述说情与景的喃语,用海风般轻拂的笔触叩击心弦,用海啸般的激情抒发胸臆。他早期的作品多采用写实的描绘手法,表达真情的自我和真实的客观,风格宛如蓝天白云下平静的海洋。后期的画作则注入了更多的人文情怀和诗性的表达,摆脱了物象描摹的藩篱,超越了纯粹写真的约束,用物我相照的思维和主客交融的认知,创造了新颖的画面,创新了自我地风格。如礁石、海浪、缆船夫、凌空峭壁和飞翔海鸟以及其他一些物体的造型和物象的处理,已经有了意象造型的追求,形成了自我的表现和抒怀的表达。他把对客观事物的描写上升到主观意识流的写意之中,从而进入了富有人文色彩的精神世界,达到了“情真境亦真”的高度:“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所以说,寄托自己的情感、思想、见解的“化景物为情思”不仅是动作,更是思想。宗白华先生说过:“艺术家创造的境界尽管也取之于造化自然,但他在笔墨之间表现了山苍木秀、水活石润,是在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是一个有生命的、活的、世界上所没有的新美、新境界。凡真正的艺术家都要做到这一点,虽然规模大小不同,但都必须有新的东西、新的体会、新的看法、新的表现,他的作品才能丰富世界,才有价值,才会流传。”绘画之工,说到底离不开手和脑,手就是技法,脑就是创意。孔子早就说过:“绘画,文也。凡绘画先布众色,然后以素分布其间,以成其文。”这里讲的是方法论。而刘熙载在《艺概》里则强调创意中追求“白贲”的艺术境界。何谓“白贲”?从自然美到人文美,从欣赏美到超脱美——一种扬弃的境界也。毛文佐创作过一系列以“铁元素”为主题的作品,如《大海与铁锚》《大海的承诺》《大海的丰碑》《蓝色的梦》《如歌的潮》等,寓意新颖,令人印象深刻。他把铁锚、铁柱、铁架等象征沉稳、坚固、壮实、凝重、刚烈特性的“铁元素”器物置于画面的焦点,与浪涛、浪花、浪潮、浪音、浪型、浪貌这些体现大海性格特征和精神禀赋的要律构建出独特的造型和构图,表达出大海生生不息、钢铁坚固永恒的不朽主题。这些“铁元素”器物的出现不仅建构了画面的沉稳和视觉的中心,塑造出静态的稳固美感,还与川流不息的海水或汹涌的波涛冲浪形成强烈的相向对比,在定态与流态对冲中显现出刚柔相济和动静结合的视觉场景,奏响了壮美、雄美的华丽乐章。音乐有音律和节奏,绘画同样需要韵律和节奏。毛文佐是喝着海水、踏着潮汐长大的,对海水的习性十分了解和熟悉,故而他作品中的海潮、波涛、浪花被他把捏得别致有趣,既不失形态,又注入人文情怀,营造出一种具有乐感的形态。高低起伏、抑扬顿挫、虚虚实实的海潮、波涛和浪花,时而翩翩起舞、婀娜多姿,时而跌宕起伏、气吞山河,不同的画面变奏着不同的曲调,使人仿佛不是在端详画面,而是在聆听巴赫款款抒情或贝多芬激情高昂的乐章。 像海景这样司空见惯的题材,在毛文佐的画面中能唤起一种几何体般繁复而严整的感觉。这应该是他的作品的又一特点。他的画作简洁而不整齐,繁复而不臃肿,夸张而不失情调。“与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相比,后印象主义在与客观自然的艺术对话中,把艺术的本体意识由客观自然引入主观世界,表现出更为生动的精神意识和创作意识,开创了现代主义艺术的先河。”(《里尔克论艺术》)毛文佐在造型过程和色彩运用中自觉导入学理养分,自觉运用理论指导,在写照中赋予人性,在刻画中注入情感,在浪漫中添入诗意,在塑造中注重理性,体现了他作为画家良好的美学素质和概括能力。
海洋是人类的母亲,给予我们的太多。而人类保护海洋的努力和歌颂海洋的篇章太少。毛文佐热爱海洋、钟情大海并致力于用画笔讴歌海洋的精神难能可贵。法国象征派大师、法兰西学院院士保尔·瓦莱里说过:“大海永远是不断更新的。”相信毛文佐会一如既往的探索、认知和创新,永葆新意,不断地创作出更新更美的作品。尼采认为:“艺术是苦难者的救星,它通往那一境界,在那里,苦难成为心甘情愿的事情,闪放着光辉,被神圣化了,苦难是巨大喜悦的一种形式。”愿如苦行僧般的画家毛文佐,乐艺而不疲,追逐那巨大的喜悦。
欣然提笔,赘叙一二,以作孔见,是为序也。
肖锋
2015年4月10日于桂雨山居
(本文作者系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美术报》名誉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