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海茫茫 同等彼岸
————潮音老人海景系列油画
【1】
一滴水,二滴水,三滴水,水水汇集成海。
船在沉浮,缘走东西,一枚一枚因果色彩斑斓。
中国普陀山,琉璃世界。观音道场,观音在观十方声,十方音。
莲花洋,彼岸,一壶酒,一支梳笔,潮音老人在画海。
潮音画的是云海,是佛海,你我在潮音画的海里率性而行。
翻开海派艺评集《油画人物谱》,画海系列M,第123页,简单地写:
潮音老人,浙江岱山人,专门画海的高手,擅长画海的平静和安慈。
【2】
涛声阵阵,颜料涂在布上,感情泄在笔上。十月怀胎,一个一个的孩子在诞生。油画作品,就是潮音老人的孩子。相看两不厌,五十年来,潮来潮去,近两百张作品在问世。潮音的作品,二十多次入选全国各类美展,披金戴银。1981作品《东风》入选建党60周年全国美展;1987 作品《新港系列》入选中国首届油画展; 1991年作品《在海平线上北仑港纪实》入选建党70周年全国美展,获浙江省银奖;1993作品《钢筋与混凝土》入选“93全国群星美术”作品大展,获全国铜奖,获浙江省一等奖;1994作品《如歌的潮》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获浙江省银奖;1999作品《大海与铁猫》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获浙江省银奖;2001作品《艳阳秋》入选中国油画大展,获浙江省银奖。2004年作品《大海的承诺》获第十三届全国群星奖优秀奖。
莲花洋画画,我见大海多妩媚,料大海见我也如是。潮音老人油画,没有社会的、历史的、现实的大题材,他挖掘的只是生活的细节,是自己熟悉的色物,赋予回归、融合等人文思想,给人以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海是天风笔下永恒的主题。潮音老人画的海,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云海。云海,即是以海为背景,以云、岛、礁石、铁锚、海鸥、渔民等组合的海景图。另一类是佛海。佛海,即是以普陀山岛为背景,以海、佛像、佛塔等元素为组合的海景图。
云海的代表作有《如歌的潮》、《大海与铁锚》、《大海的丰碑》、《大海的承诺》等。《如歌的潮》是潮音老人五十岁时候的作品。孔先生说,五十而从心。潮音老人经历过的时代,社会的制度在变迁,人心在侠魔之间变幻。他把自己对光明的向往,对彼岸的到达倾注在油画里。料石,方方的,显示一种力量,堆积在画面正中,水平线把正方形的画面切成两半。逆光,潮水,石头,明暗对比强烈。料石众志成城,等待海潮远来。静静的,沙滩隔离了潮水的力量,天空云聚云散,笑看人世间的一切对峙。而沙滩上一二个木支架,仿佛也在静观眼前的变化。这个时候,我感觉不到潮水和料石的斗和争,反而觉得有一种意境,叫和融。而平静缓和的画面,给了我一种压迫,一潮一潮的歌在撞击心灵,再也不能平息。
再看作品《大海的丰碑》。潮音老人画《如歌的潮》的时候,也许只是喜欢画眼前的景色而已。而在画《大海的丰碑》的时候,估计有所指,有所寄托,有感而来。这一幅作品是景海类作品中的杰作力作,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画面,第一眼给人的感觉,是一种力量,第二眼给人的感觉还是一种力量。岸礁石上,打缆大铁墩,铆形,柱帽光洁,柱身斑驳,经历了沧桑。在画面近处,铁墩的高度却占了画面的二分之一多。这样的画面分割,突出了铁墩“坚固”的目的。为了加强这一种力量,画面又添了一些元素,衬托这一种坚固。缆绳,粗大,结实,圈在铁墩上,笔直,被拉得紧紧的,风很大。铁柱前,铁锁链,巨大粗厚,环环相扣。后景,激越的海浪,排山倒海。天空,深色,淡淡几丝白云。这样的画面,让人想起毛主席一句诗来,“敌军围困万千重,我军巍然不动”。潮音老人,用写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见证了大铁墩在沉默中的力量。
佛海类的代表作有《南海观音》、《多宝塔》、《珞珈山》、《普陀山全景图》等。作品《南海观音》,观音时刻准备慈航。观音是人世间救苦救难的象征。作者没有选择正面的观音来画,而是从遥远的地方看观音铜像。画面三分一是岸,岸上有墨绿色的树丛,再三分之一是海,海浑浊,人世间本来就是欲海横流,远处三分之一画面,才是低低的山岗,观音的像立在山岗之上,铜像上方是金黄色的云系,慈悲,放着佛的光辉。这样的画面,让人感觉菩萨不可企及,又始终在自己身边。整幅画面,凝静,安详,让人浮躁的心渐渐安静下来,用心来观照十方世界,见性明心,是为大吉祥。
综观潮音老人的作品,在取材上几乎都是大海的作品,即使没有大海出现,也画的是礁石等,礁石的外延就是海。潮音受俄国油画家的影响比较多,喜欢油画家列维坦,又有自己的海岛特色。在构图上,海的尽头线,一般在画上方四分之三处以上。这样的构图,一浪接着一浪,让人的感觉海很远。有象征意义的很多油画,如《大海与铁锚》里的铁锚,其高度占了画面一半多,突出了所要表达的主题。作品《龙骨》,为了表达船的高大,居然占用了整个画面。用笔上,借鉴俄罗斯油画家梅尔尼可夫,又有自己的特色。潮音用笔,象书法家写字一样,潮音老人的画是写出来的,不是描出来的,笔触明显,遒劲有力。有时用斜头笔,很多色彩,用笔扫。有时用刀代笔,边刮边写。在色彩上,潮音不喜欢用罩染,习惯在画布上,铺上薄薄的一层颜料,一层一层地画,一层一层地刮,基本不露布面,精工细雕。潮音很少用特别厚的颜料,致使画面的色彩很有透明感,肌理感。特别是他擅长画的礁石,筋络明的地方明,暗的地方暗,粗的地方粗,细的地方细,透明得很。
【3】
潮音老人,对画,只是纯粹地喜,纯粹地以画为欢。小时候,潮音在舟山群岛蓬莱东沙古镇的墙上涂涂画画,这是生命基因中对画的最早亲近。潮音的家,门口就是海。渔汛的时候,东沙古镇集市繁华,店铺林立。东沙海岸边原有一座“海天一览亭”,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亭上有一副对联:“停桡欲访徐方士,隔水相招梅子真”。据传,徐福自东沙山嘴头登陆蓬莱仙岛。那个梅子真就在一衣带水的普陀山。命中注定,潮音和东沙的海域和普陀山结下了不解之缘。
有了画画的慧根,东风来的时候,慧根在抽芽成叶。有星星的夜晚,潮音在海边,用一把刀,刻着孩子的童心。用毛笔在岩石上,在旧账本上,临摹海景,画温顺的羊,画振翅的鹰,画时常亲近的海鸥,画飞翔的海燕,画远处归来的帆船。他的书包里,放满了连环画,上课的时候,也在偷偷地干私活,胡画。命运,给了潮音以机会。他说,能有画画学的地方去读书就好。潮音去了中专师范。师范的综合教育,恰恰为潮音的成长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缘,是生命的业力的累积,在今世不同时空的再现。因为文物保护,因为画云海画佛海这个缘,毕业后,潮音到了普陀山文化站。白天,革命画,打到一切反动派;夜里,潮音,画海画莲花。在普陀山十几年的日子里,潮音熟悉了普陀山的角角落落。普陀山的佛像被砸,潮音悄悄地背了十几尊佛像藏在山洞里。潮音剃头后,偶尔也穿黄色的长衫,和僧人的几个外在标志接近,所以大家亲切地叫他“潮音和尚”。让人受益的是,在普陀山,潮音常常去驻军,向美术干部孙克敬先生学习油画。在油画里,潮音感到了宁静祥和的快乐。潮音坐在普济寺,观音一脸平和,无限慈悲。潮音在问,我该画什么,怎样画?在梦里,潮音听到了答案。师天师地师如来,如来在自己的心里。即心即佛,自觉自度。万物生长靠太阳,画油画靠的是自己。潮音在悟,不断地想悟字。悟者,自己的遗传的艺术信息库,需要不断地开慧开发。海,有了岸,才有意义。画,在油画笔的笔触里有了快乐,才有了灵魂。
每个人,在十方世界,总是不自觉地被带入生命的洪流之中。潮音借调到市文化部门后,随浙江美院全山石先生,在沿海写生一个多月,对油画有了更深刻的体验。真正让潮音投入到油画中去,在潮音的生命轨迹的拐点,是1979年。潮音终于定位,油画为自己生命的归宿,画海画岛画白云画自己。在师范里,潮音所受的画画教育不是系统的,对油画也只是有所涉及而已。作为群艺馆的职业画家,要指导别人,必须靠作品说话。潮音说,相对于专业美术家来说,自己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必须付出特殊的心血取得特殊的成绩。有一年寒冷的冬天,潮音和王飚等去嵊山采风,惊涛拍岸,卷起千推雪,别的人都提前回去了,就这两人爬到礁石顶峰,象孩子般地大叫,让暴风浪来得更猛烈些吧。不辞辛劳,潮音整整画了一本速写。一本一本的速写,有很多的画面在心里,变成了潮音的作品。
艺术是生活中走出来的,是经历是阅历在画面上的外相。潮音常常和大家乘渔船去采风,指导渔民画。去嵊泗列岛,船高浪尖九尺,转眼身边不见了人。渔场,十万渔灯辉煌,黄鱼掉了魂。外海,水,玄色,无风三尺浪。吕泗洋海难,伤妇的哭声,三天三夜,幽幽不绝。浪无情,人有情,潮音看得,心碎。一个征战沙场的将军,他的字里往往充满和祥之气。潮音壮年时代,是一个政治氛围比较浓厚的时代。批判,斗争,即使在小小的一个部门,也离不开这一些字眼。这一些字眼,给人以压力,给人以抑郁,而潮音是一个直心的人,心地光明。他把笑撒在沙滩里,把平和的愿望融入画里,他在画里找到了他的彼岸,揭底,揭底,波罗揭谛。
这几年来,潮音老人年近七十,东临碣石,沧海一粟,一切外界的纷扰,烟消云散。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潮音我为社会留一点啥?绘画不仅要控制手中的笔,更要控制自己行走的脚步和调整观察世界的眼角。夕阳西下,普陀山的一幕一幕历历在目。观音在观音,四大金刚怒目而视,弥勒佛笑呵呵地依然笑可笑之人,如来佛在普陀山佛顶山寂寂不语。油画家不只是自己乐己,更需要佛的大乘精神,以画娱人,以画承载历史,这是一个成了艺术家的油画者的使命。潮音老人把自己关在画室里,画多年想画而没有开笔的佛海系列,用油画记录时代的痕迹。
潮音老人说,我生在海岛,长在海岛,只有岛上的一切才能构成我所热爱的艺术。普陀山海岸牌坊有一付对联:一日两度潮,可听其自来自去;千山万重石,莫笑他无觉无知。万物皆有灵,潮音老人把海看了够,把浪看了个够,把礁石看了够,把云看了个够。看够了,看透了,潮音老人把握了海的韵律,浪的呼吸,礁的显隐,晕的聚散。潮音的油画更加简约和谐,明朗宜人。
宗白华先生曾经这样赞美晋代文人:“晋人艺术境界造诣的高,不仅基于他们的意趣超越,深入玄境,更主要的还是他们的一往情深”。对于油画,关于画海,半个世纪沉醉其中,潮音老人是当得起“一往情深”这一句成语的。
【4】
面向大海,心暖花开。在普陀山莲花洋岸,画观音的潮音老人是谁呢?
潮音老人只是一个油画家的道号而已。潮音老人是舟山群岛海风画派的杰出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舟山书画院名誉院长,舟山市美协名誉主席。
姓毛,名文佐。
毛文佐。
中国油画界,画海的人不多。画海画出神韵的更少。油画界,不知道毛文佐的不多。
2007年5月,浙江省美术评论研究会秘书长范达明先生说,毛文佐以其对舟山海岛寓居地直面的东海海域的描绘,无疑当为地道的海景画家。
2015年4月,中国美协原副主席肖峰先生在毛文佐油画作品集写:毛文佐的作品不是简单的描绘,更不是对客观物体浮光掠影的幕映。他的画有内涵,有感情,有深度,因而耐看,有回味,引人入胜,使人情不自禁地想透过画面去窥探什么。
甲说,很多油画家,画海,画海激越奔腾的多,而毛文佐的油画不靠视觉冲击取胜,而大多以海和岸的和谐平静取胜。
乙说,毛文佐的画,内容对比十分强烈,如《大海的承诺》,在惊天骇浪之中,一根一根笔直的铁管子直插在海中,根根中流砥柱,你却难以想象他的创作思维,居然来自一根一根笔直的香。作品《蓝色的梦》,浪在怒,风在吼,很多海燕迎风蹁跹,有一只海燕却很悠然地,亭亭玉立在铁锚上,仿佛在说,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吧。
丙说,从画可以看到毛文佐内心干净直率的境地。
毛文佐说:我画的,是我熟悉的东西,好像画的是我自己。画是我生命每个历程的见证。
毛文佐说:画云海,画佛海,成了我天性的一个部分,不画,难受。
【5】
多歧路,今安在,李白先生当年发出了感叹。当今美术界,东西文化碰撞,各种流派纷呈,很多人在画里找到了正途,也有很多人迷失了方向,可谓好的很,也糟得狠。
画有东西,佛无南北。海明威小说里,圣地亚哥在斗鲨鱼,归舟三天三夜。圣地亚哥斗的也许是心魔。战胜自己,回归自己才是根与本。毛文佐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毛文佐相信,只有从内心出发,独立而行,条条道路都通罗马。
一间禅房,一只画笔,赤橙黄绿青蓝紫,潮音老人在画,刷刷刷,一张一张作品在诞生。毛文佐的画越来越登堂入室,毛文佐的画被越来越多的收藏机构和个人收藏。
一幅画面:老人,一群人,船,长风破浪,直挂云帆。
桅杆上的风铃响了,心海茫茫,谁和谁,同登彼岸?
2013年3月17日初稿
2016年2月17日修改